现将2018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后期工作通知如下:
(一)论文撰写及装订:
《附件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模板》
《附件9-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附件2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装订及排版要求》
字数:按照学院的标准模板撰写,必需25页及以上(经学院测算含图片等加一起25页及以上基本可以达到2万字的字数要求)。
(二)程序检测:
以研究室为单位,对学生提交的程序进行检测,填写《吉林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程序检测记录表》(附件10)。如果无法作测试,需填写《吉林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不能进行程序检测的情况说明》(附件11)。
(三)答辩资格审查:
学生在实践教学管理系统(ptms.jlu.edu.cn)毕业论文(设计)模块中填写答辩资格申请,指导教师根据毕业论文(设计)任务完成情况(含实物作品)、创新性、撰写规范程度、学术诚信等方面给予全面审查。在校外做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的答辩资格,由校内指导教师负责审查。指导教师填写《吉林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资格审查表》(附件12)。表中指导教师意见,应不少于100字。学生答辩资格审查主要内容请参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第7页。
(四)答辩及成绩评定:
1.各研究室毕业论文答辩时间定为6月7日至6月13日,具体答辩时间和地点由各研究室来确定,填写《毕业论文答辩工作安排表》(附件25)于6月5日之前提交。邮箱:各研究室可设若干答辩组,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任组长,答辩组由5-7名讲师及以上职称成员组成。
各研究室必须在毕业论文知网检测终检结束以后安排答辩,终检未通过的学生不能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终检未通过或因个人原因未参加研究室毕业论文答辩的同学不能参加学院二次答辩,以结业离校。
2.答辩评审实行二次答辩制度。对答辩成绩为各研究室后10%的及格及以上的毕业设计(论文)(研究室学生总人数*10%以后四舍五入确定最少人数,并在《吉林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汇总表》(附件17)里明确标注),学院组织二次答辩;学生对答辩成绩不满意,填写《吉林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参加学院二次答辩申请表》(附件14),也可以参加二次答辩。
3.每个学生答辩时间不少于20分钟。答辩必须填写《吉林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附件15)、《吉林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附件13)、《吉林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单》(附件26)。
4.成绩评定严格按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分参考标准》(附件16)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按百分制进行评定。90—100为优秀、80—89为良好、70—79为中等、60—69为及格、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专业内成绩分布,优秀率不高于25%,良好率不高于45%,中等、及格、不及格总数不低于30%。
5.教务处将选派校级督学检查答辩过程,学院安排院级督学检查答辩过程。
(五)总结:
研究室主任:撰写并提交本研究室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附件19)。
总结的基本内容请参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第9页。
(六)归档:
1.学生论文档案袋材料:(a)毕业论文;(b)附件1、3-8、10(或11)、12-13、15、24(限在校外做毕业设计的学生);(c)有程序检测记录的论文需提交光盘(含论文电子版、程序、程序使用说明等)。
学生论文档案袋封面请参照《毕业论文(设计)资料袋-填写模板》(附件27)填写。1-12必填,13-15,相关学生填写,序号根据自己的材料按照自然数顺序填写,不要空项)。
2.研究室归档材料:附件2、17、19,同时提交电子版,电子版发送至jjj@jlu.edu.cn。
3.《吉林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单》(附件26),不装入学生论文档案袋,单独上交。
4.以上所有材料提交时间为6月14日。
(七)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评选工作:
1.各研究室进行毕业论文答辩时,同时进行校级优秀毕业论文的评选工作。校级优秀毕业论文的评选过程按三步进行,首先各研究室按本研究室学生答辩人数的4%-5%向学院推荐,然后学院按毕业生数的3%评选向学校推荐,最后由学校组成专家组按推荐篇目的60%评选校级优秀论文。推荐参评校级优秀论文知网检测文字复制比例要在10%以内(含10%)。
2.研究室推荐的校级优秀论文需要提交的材料包括:
(1)学生论文档案袋材料
(2)论文的缩写文稿(要求3000字左右,word版,见附件28),并上报电子版,电子版发送至:cstbks@jlu.edu.cn。
(3)“‘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检测报告。
以上材料提交截止时间为6月14日。
3.研究室推荐的校级优秀论文,学院组织二次答辩,答辩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学校评选时间为2017年6月23日。
4.评选参考标准
(1)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实际,有利于巩固和扩大知识面,有利于综合训练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2)内容: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推理严密、计算准确,体现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及实用性;
(3)文字表述:层次分明、表述清楚、文字简练流畅、逻辑性强;
(4)成果具有独创性;
(5)材料要求:所提供的材料齐全,论文符合写作的要求与格式;中文摘要简洁、高度概括;设计的图纸、图表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