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级计算机基础学科试验班学生遴选办法
按照国家和学校对于“拔尖人才培养”的思路和要求,借鉴国外一流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为了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宽厚的学科基础、宽广的国际视野和长远发展潜力的计算机科学大师级后备人才,从2013级开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等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宽厚的学科基础、宽广的国际视野和长远发展潜力的计算机学科高级学科后备人才。
学生毕业后主要作为计算机及相关学科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高质量生源,可在科学研究单位、大型企业单位及高等院校的相关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和高水平创新研发等工作。
二、培养模式
通过高考和入学后选拔,组织优秀学生成立“计算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试验班”(简称“拔尖试验班”),该班级申报人数上限暂定为30人。该班与校内的“唐敖庆理科试验班”一样,享受国家和学校相关政策,实行单独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2013级全部从在校学生中选拔。
“拔尖试验班”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科研素质和国际视野。采用小班授课,具有单独教室和实验室,优秀教师授课。通过实行研讨式教学、探究式学习模式,采用自学小组、科研小组等形式,减少课堂教学比重,创造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
“拔尖试验班”采用双导师制,入学后配备班级导师,二年级开始选择专业导师,鼓励学生提前加入到导师的科研工作中。
三、选拔原则
“拔尖试验班”的选拔工作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选拔。在选拔工作中,既要重视考核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又要重视考察业务水平。对业务水平的考核,以学生第一学期学习成绩为主要标准,对于突出的拔尖人才可以破格对待。
四、选拔工作组织领导
学院组成由院长负责的“拔尖试验班”遴选工作小组,统一管理。成员如下:
组长:魏晓辉、左万历
副组长:黄岚、白江
成员:郭东伟、胡成全、李占山、赵宏伟、李强
五、学生选拔范围与基本条件
1.面向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各专业2013级在校本科生;
2.采取自愿报名与择优录取的方式,组建“拔尖试验班”。
3.学风端正,遵纪守法,积极向上,品行表现优良,无任何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4.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5.学习成绩优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外语水平,各科课程全部及格,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成绩在中等以上,英语成绩在75分以上,数学课程(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
六、学生遴选过程
1.符合条件的学生向学院自愿申报,填写《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基础学科拔尖人才试验班申请表》。
2. 按照各专业学生规模分配候选人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候选人数初步定为21:6:3。工作小组可根据情况对人数和比例进行微调。
3.学院教务办对学生的申请表进行资格审查,提出候选名单,并分专业对申报学生的主干课程学分加权平均成绩进行排名。具体规则如下:
a) 主干课程包括第一学期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不包括校选修课、体育课、军事训练和微积分I课程实验;
b) 大学英语BI按原始分计算,大学英语BII的学生成绩加5分计算;
c) 总评成绩相同情况下,依次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单科成绩顺序排名。
4.学院遴选工作小组对候选名单进行资格条件审定后,按申报学生主干课程加权成绩排名由高到低择优确定学生人选并进行公示。
5.2013级自主招生录取学生、以及获得过学科竞赛名次等优异学生,经遴选工作小组批准,可以破格录取。
6.公示通过的名单被确定为正式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3级“计算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试验班”人选,并报教务处批准备案。
7. 学生通过遴选后,无特殊原因不得自行放弃,并保证接受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相关办法管理。
七、时间安排
2014年3月3日-4日,学生报名
2014年3月5日,公示遴选结果
2014年3月8日,确定人选,上报教务处批准备案
从2014年春季学期第二周,按照试验班课程计划开始上课。
其他未尽事宜,由学院“拔尖试验班”遴选工作小组决定。
注:学生主干课成绩加权排名有加权平均分请到学院教务办橱窗查看。
第一学期成绩如有误,请及时与教务办联系。
报名截止时间为3月4日下午4点之前,逾期不再受理。
《申请表》,提交到计算机楼B428室,联系人:金老师。
附件: